顺达娱乐

顺达娱乐

关于顺达娱乐 你的位置:顺达娱乐 > 关于顺达娱乐 > 没有瞄准镜的中国狙神,32天击毙214名敌军,从战场全身而退

没有瞄准镜的中国狙神,32天击毙214名敌军,从战场全身而退

发布日期:2024-08-24 08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1953年1月,朝鲜半岛在千岛寒流的影响下,格外寒冷。上甘岭597.9高地上,埋伏着一批志愿军的神枪手,他们年纪不大,稚嫩的脸庞被凛冽的北方吹红。

神枪手中,有一个来自江苏的青年,他像《我的兄弟叫顺溜》的王宝强扮演的陈二雷一样,是个天生的神枪手,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,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,被誉为"志愿军神枪手"、"冷枪英雄"、"上甘岭狙神"。

而创造如此战争神迹的张桃芳,到底是如何做到的?是怎样的成长环境培养了这位令美军胆寒的中国狙神?

张桃芳的前世今生

战争没有赢家,它无情的摧毁着双方的有生力量。但战争有正义这个维度,战争里为了维护正义而涌现出的杰出战士,我们愿将其称为英雄。而今天我们讲述的这场战争叫朝鲜战争,这位英雄叫张桃芳。

1931年,在我国的东三省,日本关东军炮击了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,并袭击了沈阳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。在那样一个不太平的年代,远在江苏兴化的一个普通家庭里,张桃芳出生了。谁也不会想到,眼前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,在21年后的朝鲜战场上,成为了中国历史级别的狙击手,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。

童年时期,张桃芳生活的村庄隔三差五的就会有日军前来杀人放火,村民们总是不堪其扰,于是就在日本军进村的必经之路上撒鸡血,这种土方法总是能有效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。

而这样的童年斗争经历,也让张桃芳认识到:看着越是凶神恶煞的敌人,越是能在细节上存在很多弱点。这也为他之后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奠定了精神支撑。

1950年6月,以美国为首的所谓"联合国军"出兵朝鲜,朝鲜战争爆发。当时,美军的战机轰炸了我国东北丹东等地。这让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积贫积弱,加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围猎仍在不断演进,美军的轰炸和骚扰可能会让当时的新中国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泥沼。

美军的军事行为到了张桃芳的老家江苏兴化,张桃芳很气愤,尽管当时他还没有当兵,是一个爱国热血的放牛娃。

1951年,此时张桃芳正值二十岁,当时他的老家开始招兵,号召大家积极参军、抗美援朝。张桃芳很兴奋,他毅然决然的报了名。同年三月份,张桃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,入伍成为了一名新兵。

据张桃芳回忆,入伍之后的他,曾经系统的接受过两个月的射击训练。而这次短暂的训练,似乎打开了这位射击天才的任督二脉。

入伍一年之后,1952年的9月,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,张桃芳积极响应,加入志愿军,带着一腔热血和激情跨过鸭绿江,进入朝鲜战场。他所在的部队番号为二十四军七十二师第214团,负责驻扎守卫元山。

元山是登陆朝鲜的交通要塞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它位于朝鲜东部海岸,资源丰富,拥有大型海港、飞机场及石油炼油厂。据史籍记载;元山市当时人口为大约75000人,同时有守军80000人,还包括几个炮兵连。

仁川战役中,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半岛西北海岸登陆,在此次战役后,他又下令第10军在元山登陆,他们要从元山继续向西推进,与第8军团会师,试图贯通东西朝鲜,然后向首都平壤推进。

以元山为根据地,之后的张桃芳进入了上甘岭作战前线。正是在这血雨腥风的前线,张桃芳创造了文章刚开始提及的战争神迹,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神枪手的能力,为朝鲜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创造神迹的张桃芳,不仅歼敌无数,更是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全身而退。回国后的1953,张桃芳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荣记特等功,并授予了"二级狙击英雄"荣誉称号,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张桃芳"一级国旗勋章"。

优秀是一种习惯。荣誉满身的张桃芳似乎不知疲倦,1954年时,他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斗机飞行员。他利用自己的狙击手的天赋,成功从神枪手跨越到飞行员,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。神枪手飞翔在蓝天,用另一种方式保卫着脚下的中国。

1985年6月,张桃芳正式退休,离开了他钟爱的军旅生活。退休后,他住在山东省潍坊市。英雄没能逃过岁月的诅咒,在2007年10月29日时,张桃芳在潍坊市第一军休所里,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,享年77岁。

张桃芳的遗物中,有一双皮靴引人注目。在一次采访中,张桃芳的儿子张军告诉记者,这双皮靴是当时二十四军的皮定均所赠。

张桃芳的故事也打动了导演张艺谋。2020年10月7日时,由张艺谋执导的《最冷的枪》正式立项,电影中的狙击手张大弓正是以张桃芳为原型创作的人物。张桃芳的故事也会在大银幕的赋能下,为更多中国人所知。

狙神在朝鲜战场上的光辉岁月

诚然,战场中拼的是装备武器,打的是经济实力;但正如毛主席所提出的"人民战争"的概念,战争最终比拼的是人的意志。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和优渥的物资,一旦将领和士兵的意志消沉,结果则难以预料。

朝鲜战争发生后,毛泽东同志从战略的角度做出了诸多有见地的分析,例如"一短三长"、"核讹诈"等,这极大的鼓舞着前线像张桃芳这样的士兵,志愿军的士气高涨的精神来源正是源于这些建设性的言论。

张桃芳怀着极大抗战热情进入了朝鲜战争,虽是新兵蛋子,但他似乎天生就有一名优秀狙击手的敏锐,作战没多久,就创造了442发子弹歼敌214人的记录,差不多平均2发子弹一个人头。

战场上双方的子弹你来我往,伤亡率极高,但这些伤亡率的背后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,那就是弹药数量。

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,双方都有一百发子弹,如果一方的子弹全打中敌人了,而一方的命中率只有70%,那这场战争的胜负显而易见。

根据数据显示:一战中,想要干掉一个敌人需要2.5万发子弹,二战也并没有质的提升,也需要2万发子弹,阿富汗战场上,亦需要2.5万发子弹,才能命中一个人头。

可见,武器的提升,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灭敌率。而拥有张桃芳这样的战士,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细节。

朝鲜战争时,中国国内百废待兴,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弹药数量,都远远不如美军,他们依仗着先进的武器装备,隔三差五地炮轰我军前沿阵地,白天晒太阳、打扑克、跳舞,气焰十分嚣张,根本不把中朝军队放在眼里。

志愿军进入朝鲜后,虽采取了战略防御,但上级为了能够提振士气,打击对方的猖狂气焰,下令张桃芳所在部队进入了前沿阵地,组织特等狙击手展开狙击作战。

枪支是狙击手最好的朋友,张桃芳的第一位朋友是莫辛·纳甘步枪,前苏联制造。因为张桃芳之前从未有作战经验,且拿到枪后忙于赶路,并没有太多时间熟悉枪支。张桃芳在第一次新兵打靶练习会上,三发子弹全未命中。

这让他的连长骂他"吃了三个大烧饼",在其他老兵眼里,张桃芳似乎也是个不开窍的"笨"兵,更别提射击天赋。此次射击练习后,张桃芳被送到炊事班。

强者并非一开始就天下无敌,张桃芳在经历了射击练习的挫败后,一直也在反思问题,找寻自己失误的原因。此后,张桃芳像着了魔一样,整天端着空枪,琢磨举枪动作,试着瞄准不同距离目标,寻找感觉。

张桃芳对射击的痴狂,在夜晚也不间断。他常常独自一人在战坑中,持枪去瞄准远处晃动的灯火。为了增加持枪的稳定性,更好的模拟战场上的情状,张桃芳用破床单制成两个沙袋,绑在手臂上进行射击。

这样的工夫为他传奇的狙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,练到最后,他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,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动扳机。而张桃芳,也在等待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。

这个机会很快就降临了。1953年1月的那次战争,张桃芳印象深刻。这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实战。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奉命来到了阵地的前沿——597.9高地。这里是离美军最近的前线。

这个位置与敌人可以说是脸贴脸,张桃芳选择的射击台中,最近的那个离敌人不到100米。对面阵地之上,美国大兵的眼睛的颜色都依稀可见。

尽管张桃芳私下刻苦练习射击,但到了真正的战场,还是充满着无数不确定因素。有次他发现了两个敌人,和他的距离不足100米,但张桃芳连开十几枪,却一发未中。这不仅使他位置暴露,不得不撤离狙击点。

第一场战事里一无所获,张如芳并没有气馁。据张桃芳回忆,此次失误后,老狙击队员告诉他一个窍门:"敌人在对面上山时就瞄准他的脑袋打,下山时就瞄他的脚。"

反思加请教下,张桃芳第二天就干掉了一个敌人,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,半个月时间,在使用了9发子弹的前提下,一共击毙了7人。

这个战果也得到了团指挥部的关注和认可,授予了他一次三等功。张桃芳的射击天赋在之后的战事中更是显露无疑,在他实战后的第40天,已经有了240发子弹干掉71个敌人的记录。

面对这样的战果,所有战友都对他刮目相看,一个几个月前练习都打不准靶子的"笨兵",竟然成了军中远近闻名的神枪手。他的事迹传至到24军军长耳里,首长还专门奖励了他一双暖靴。

这段皮靴赠英雄的故事,张军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讲述道:当时24军军长并不相信他的父亲能这么厉害,毕竟父亲当时只是个新兵。

这场战争中,张桃芳也曾与死神擦身而过。有一天,他刚到阵地上选取狙击点,准备狙击台,突然一梭子弹打在身旁,张桃芳忙趴在交通壕里,他灵机一动,从身边拿起一顶破钢盔,用步枪顶起来,在战壕里晃动,但对方并不上当。

此时的张桃芳敏锐的认识到:不能坐以待毙,必须要更换狙击位置。他从战壕中弹起,箭步穿过空地,此时引得对面机枪的一阵扫射,子弹就打在张桃芳的脚跟旁。他装作像中枪一样摔进掩体里。

这个假摔动作骗过了对方,对方停止了射击,这才躲过了一劫。

作为神枪手,属于张桃芳的战争记录和荣誉还在续写。之后他使用没有光学瞄准镜的水连珠步枪,仅靠一双肉眼,两次击杀800米开外敌人;他保持着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;被授予"二级狙击英雄"称号,并记特等功一次。

上甘岭597.9高地上神出鬼没的志愿军狙击手,让美军吃尽苦头,他们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在阵地前晃悠。后来,美军甚至将上甘岭北山阵地起名为"狙击兵岭"。

为了反击中国的狙击手,美军也加派了狙击手与我们对决,并开始在重机枪上加反狙击配件。这些军事行动并未能压制住我方狙击手的势头,每次面对志愿军狙击手的枪声,美军只能大声疾呼火力支援。

狙击手在当时是志愿军中的宝,为了保护我方优秀狙击手,作战指挥部决定,要张桃芳从前线下来,去培养新兵。直到战争结束,他也没能再继续上阵杀敌。

张桃芳与皮定均

1976年7月,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的追悼会上,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兵带着儿子,扑通跪在遗像之前,嚎啕大哭着说:"张桃芳来看你了"!

朝鲜战争之后,张桃芳与皮定均的皮靴缘分似乎并未延续,两人阴阳相隔之前的故事,全都浓烈的储存在那场战争里了。

1952年,皮定均所在的24军冒着零下三十度的苦寒来到上甘岭,张桃芳就在本军的七十二师二一四团三营八连。

皮定均并不是一个容易轻信的人,但冷枪冷炮运动开展后,张桃芳的神迹到他耳朵时,皮定均将信将疑,立马派遣肖参谋,带上一对自己都舍不得穿的皮鞋,并嘱咐参谋,'要亲眼看见他打中三个敌人,就把鞋子送他'。

当时这双皮鞋全军只有三双,肖参谋看到皮定均拿出时,担心的问:这是志愿军总部发给首长的,给了战士您穿什么?皮定均抬头,看着屋子外面绵延着白雪皑皑的群山,想到此时正在战壕里坚守的士兵,他说:"没有战士哪来的首长,别啰嗦了,拿着靴子去找他吧!"

肖参谋深知张桃芳的事迹极具典型性,对于鼓舞士气有莫大的作用,于是他叫上了政治部的摄影师王纪荣,两人沿着地形复杂的战壕,摸到了八连的坑道。在八连连长的指引下,张桃芳带着肖参谋和王纪荣直接来到前线。

安置好两位之后,张桃芳来到狙击点,手起刀落,果真就在这个参谋面前打中了三个美国鬼子,得到了那双皮定均送给他的皮靴。只是,多年来张桃芳一直不舍得穿。

1953的夏季,战争已然进入反攻阶段。皮定均来八连视察,他心中始终对张桃芳念念不忘,想当场考核他的狙击技术。又因为此时敌人的阵地距离较远,于是皮定均就让张桃芳打麻雀。

张桃芳熟练的找好位置,三下五除二,啪啪啪,最终用了六发子弹,打下四只麻雀和一只小鸟,这次射击再一次引得全连呼声。皮定均看到张桃芳使用的枪是一只普通的苏联制造的骑步兵,于是就赠给他一把苏制的莫辛纳甘步枪。这支枪最后也进入了国家军事博物馆。

1953年,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,二十四军分到了一个代表名额。皮定均七十二师师长康林说:"就让二一四团的张桃芳去吧,这个年轻人是块好料,将来还会有发展的"。

张桃芳去北京开会的消息,是皮定均亲自告诉他的。有一天张桃芳听警卫员告知,皮定均要见他。他将皮靴挂在脖子上,将用莫辛纳甘消灭敌人的所有子弹壳放入其中,共211个。

皮定均见了张桃芳,让他把皮靴穿上,并且希望他的子弹壳数可以有一个更有象征意义的代表。于是皮定均问:你们团的番号多少?张桃芳答:二一四。皮定均嘴角一扬,说:去北京前,再去打三个敌人。于是,就有了这段皮靴内装有214颗子弹的佳话。

去北京之前,皮定均像照顾自己"儿子"一般,请张桃芳吃了顿饭,大米饭加六菜一汤,并与张桃芳彻夜长谈,了解他的童年故事、教育经历等。并约定,等张桃芳回来,在军里办个射击教导队,他当教导员。

张桃芳从北京回来之后,被上级选中作为优秀干部进行了深造。皮定均纵使有万般不舍,还是批准了张桃芳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政治前途。可惜的是,张桃芳离军那天,皮定均外出开会,两人并没见面。

之后,皮定均做了兰州军区司令员,而张桃芳当了某师的师职干部。阴差阳错,物是人非,两人一直无缘见面。

直到皮定均调回福州军区时,张桃芳多次写信,汇报他目前的家庭、工作情况,并许诺一定在近期看望老首长。就在这对师徒行将见面之前,皮定均在前往前线演习时飞机失事,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生活即如此,无头无尾,惟有叹息。

狙神实力和电影呈现

如果你问参加过战争的士兵,他们最恐惧战场上的哪种武器,答案里必定有狙击手,而世界上优秀的狙击手更是屈指可数。前些年在国外媒体评选的世界十大狙击手中,张桃芳在列,排名第七。

中国士兵张桃芳能够得到西方媒体的承认,可见他的狙击实力是国内外都有目共睹的。那么,张桃芳的狙击实力究竟有多强呢?可以从心理素质、狙击点选择、射击天赋、武器装备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。

(一)心理素质。

张桃芳出生在一个战争的岁月中,童年在与日本鬼子的周旋中,似乎磨砺了他的心性,具有了勇敢、坚韧、敏锐、不畏强敌等特质,而这些特质也正是狙击手所必备的。

当时志愿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巨大,依靠武器的对决和物资的消耗,我们是不占优势的,能够在弱势之中找寻到对方弱点,才是我军取胜的关键点。

那时朝鲜战场上实行"冷枪冷炮运动",张桃芳依靠不畏强敌和坚韧的心理素质,屡屡能够找到有利地形,消灭美军有生力量。

(二)狙击点的选择。

央视的采访中,张军曾告诉记者:"父亲曾提到,他射击目标的距离多在400米以下,一两百米近距离的也有不少,他在上甘岭597.9阵地上有四五处射击位置轮换。"

可见,张桃芳对于狙击点的选择是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经验的。

据有关资料可知,张桃芳每次选择狙击点时,总会先熟悉阵地周围地貌特征,而后结合美军的活动规律,估测好美军常出没的道路,估测好距离。

在此基础上,他在战壕中设置好合理的狙击点。设置好以后,张桃芳还会提前熟悉狙击点转移的节奏和路线,这些战争经验也是他用240发子弹,击毙击伤了71个敌人的有力法宝。

(三)射击天赋

尽管张桃芳最初的射击成绩并不佳,但综合他的努力,以及之后取得的常人难以企及的杀敌成绩,可见他有超过常人的射击天赋。当然,我们也必须承认,努力本身也是一项天赋。

张桃芳从最初练习中三发均脱靶,到597.9高地上取得的杀敌成绩,可见他的进步神速。而他的进步也为他赢得前往团部的射击班进行深造。原始的天赋,加上系统的调教,张桃芳的狙击技术突飞猛进。

据有关资料记载,美军曾经派出狙击手与张桃芳对决,在经历了漫长的交手后,张桃芳笑到了最后。此事件也能看出他的狙击天赋非同一般。

(四)武器装备

张桃芳的枪目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,他正是拿着这支枪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。这杆枪为1953年志愿军政治部在朝鲜举办展览时征集到的,1959年时移交给了军事博物馆。

这支枪枪身修长,刺刀锃亮,护木纹路清晰可见,学名叫莫辛纳甘1944型卡宾枪,口径是7.62mm。但这支枪并不属于一支专业的狙击枪,它甚至没有瞄准镜,因为杀伤力一般,1947年就停产了。

张桃芳凭借着这样一把过时的得武器,能够功击杀了214名装备精良的"联合国军"士兵,这其中既有志愿军顽强不屈的精神,更体现了他不凡的狙击实力。

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70周年,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时刻,许多文艺工作者以电影、电视剧等文艺形式,讲述风起云涌、英雄辈出的朝鲜战争。而张艺谋导演的《最冷的枪》便是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,影片中主要讲述了志愿军狙击手张大弓英勇杀敌的故事。

据悉,张大弓的原型即是张桃芳。

如何能将张桃芳的传奇人生纳入到朝鲜战争这个大背景中,充分挖掘这场战争中的细节,将个人的命运与战场的局势做一个艺术性的处理,这可能是这部影片能够突破一般战争片的关键。

张桃芳这位历史级别的狙击手已然走远,只留下一段传奇的故事。他的故事中,有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的奋勇杀敌,有狙击天才的成长之路。

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,但现实的宁静是前辈先烈用鲜血换来的,愿你我珍惜和平,铭记先烈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顺达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