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达娱乐

顺达娱乐

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:顺达娱乐 > 业务范围 > 武元甲攻不下奠边府,发电报求助彭德怀,彭总回复:这援兵不能派

武元甲攻不下奠边府,发电报求助彭德怀,彭总回复:这援兵不能派
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13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奠边府战役中,越南人民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。而这场战争的胜利,离不开一位将领的正确指挥,那就是武元甲将军。

自从1944年以来,法国殖民者对越南的侵略卷土重来。越南人民军队虽然人数众多,但是他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,对抗精锐的法国军队简直是以卵击石,因此,在1944-1949的这些年里,越南军队节节败退,领地已经被逼到了中越边境。

为此,胡志明不得不向中国求助。

毛泽东了解了越南的情况后,毫不犹豫地向越南派去了军事顾问,包括陈赓、韦国清等著名将领。在这些军事顾问的指导下,越南军队迎难而上,成功取得了越法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。

这次胜利给了武元甲很多鼓舞,他也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将领。

后来,在韦国清的建议下,武元甲主动发起了奠边府战役。然而,就在战争进行到第二阶段的时候,武元甲遇到了瓶颈。由于担心越军无法胜任打败法军的任务,他想请求中国派兵支援。

当武元甲发送求助电报到彭德怀那里的时候,彭德怀却只回复了一则简短的电报。电报中,彭德怀明确表示:这兵绝不能派!
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彭德怀为什么会这样回复?武元甲最终又是如何取得战争胜利的呢?

胡志明秘密来京求助,毛泽东欣然援助

1950年1月30日,胡志明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。

由于这次是秘密行动,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到来,知道这个消息的只有刘少奇、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人。

胡志明的来意很简单,他希望中国能够向越南方面提供军事和经济上的帮助。

刘少奇对胡志明明确表示,新中国虽然刚刚成立,根基尚且不稳,但我们仍愿意全力支持越南的抗法斗争。这一番话给了胡志明莫大的安慰。

实际上,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,抗美援朝也已经打响,这时候我国还愿意竭尽全力援助越南,可见国家做出这个决定是很不容易的。

此外,因为毛泽东当时在苏联访问,胡志明还表示自己要亲自去苏联一趟,面见毛泽东和斯大林。刘少奇很快就给胡志明安排了最近的日期,乘坐火车前往莫斯科。

在三人的商议下,援助越南抗击法国的任务主要落在了中国的头上。

3月4日,毛泽东、周恩来陪同胡志明一同回到了北京,在路上的时候,胡志明开始问起毛泽东援助越南的一些事宜。

毛泽东为人爽快,他明确告诉胡志明:“作为兄弟邻邦,援助越南军事物资是应该的。”

胡志明回答说:“我们更缺乏懂得作战策略的指挥者,希望中国可以派出军事顾问帮助我们进行训练。”

听了胡志明的请求,毛泽东说:“中国的军事干部全都是土生土长的,你们要的话也只能是‘土顾问’啊。”

“土顾问我们也要。”胡志明斩钉截铁地回答,接着又补充道:“我们相信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打败法国人。你们不是也把美国全力协助的国民党打败了吗?”

就这样,毛泽东同意了胡志明的提议,并在胡志明回国后,开始着手组建赴越南的军事顾问团。

刘少奇首先选出罗贵波作为中共中央与越南之间的联络代表,负责两国之间的沟通。然后从共产党将领中选出一些作战经验丰富的人,并让韦国清担任军事顾问团的团长。

韦国清当时担任第十兵团政委,他既善于指挥作战,又能做好政治工作,选他作为军事顾问团的团长可谓是当之无愧。后来的事实表明,党中央的决定是正确的,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,离不开韦国清的重要协助。

当然,有了好的指挥官,必须要有好的将领,武元甲就是典型的代表。

武元甲1911年出生于越南广平省,后来参加了新越革命党。等他再长大一点的时候,他选择步入大学学习,大学毕业后在河内升龙中学担任历史老师。

武元甲是个充满抱负的人,他不甘于一辈子只做一名老师,便在1938年选择加入了印度支那共产党。然而,在他加入共产党后,法国驻印度支那当局便开始针对武元甲,并对他进行一系列的迫害,迫害武元甲不成,他们就将武元甲的妻儿残忍地杀害。

妻儿的离去,让武元甲的生活暗淡无光,他决定为自己的妻儿报仇,立志赶走法国侵略者。

1940年,胡志明建议武元甲去延安的抗日军政学校学习,但这个想法并没有得以实施,因为同年日军入侵了印度支那,胡志明只好带着武元甲积极进行抗日斗争。

从武元甲的经历来看,他并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军事训练,也不是胡志明眼中最好的将领人选,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人,他却带领越南人民赢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。

那么,在武元甲的军旅生涯中,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?

在“严师”的影响下,武元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将领

1941年之后的几年间,武元甲一直都在越南北部开展抗日斗争,就这样坚持到了日军投降的那年,也就是1945年。随着日本的投降,武元甲也立下了大大的功劳,后来他跟随胡志明进入河内,见证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。

可惜好景不长,就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不久,法国殖民军卷土重来,开始与越南开战。武元甲带领的越南士兵有10万多,但这些士兵的作战经验严重缺乏,根本不足以应对法国殖民军。战争持续了四年,越南军队损失惨重。

在法国的强烈攻势下,1949年底,越南统治范围就只剩下了靠近中国的一些边境地区,越南顿时陷入了一片困境。于是此时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事——胡志明秘密进入中国并请求中国援助越南的经济、军事。

中国答应了胡志明援助越南的请求后,也很快派遣了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,军事顾问团中的陈赓、韦国清等人,都对越南抗法战争起了不小的援助作用。

1950年9月16日,东溪作战打响了,这场战役也是自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以来,越南取得的为数不多的胜利。

刚开始的时候,越南军队进攻很顺利,但只要法国殖民者进行反击,越军就会连连败退。陈赓将军仔细观察了战局,他觉得越军面对法国殖民者的攻击,一味地撤退是不可行的,于是他找到了武元甲,向武元甲说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,并劝说武元甲不能撤退,一定要积极迎战。

武元甲听取了陈赓的建议,在下次与法国殖民者作战时,带领不敢冲锋的弟兄们杀出了一条血路。就这样,他们终于稳定住了战争的局势。

不久,越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,占领了东溪据点。

东溪战争的胜利本该是轻而易举的,因为当时越军有7000多人,而法国殖民者只有400多人,然而这场以多胜少的战役却打了很长时间,而且越军竟然还撤退了两次。

我国的军事顾问也终于明白了越南这些年来一直节节败退的原因。为了改变这个现状,军事顾问们准备化身为“严师”的角色,对越南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。

东溪战争的胜利让武元甲彻底松了一口气,经过那么多天的劳累,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,就派遣手底下的士兵搬运军粮去了。陈赓听说这个消息后,专程找到了武元甲,对他反复强调了对敌人乘胜追击的必要性。

武元甲虽然作战经验不是很丰富,但他还是很善于纳谏的,对于陈赓的建议,他一一听取并按照陈赓的建议去做。陈赓说完后,武元甲就更改了自己的战略部署,把去搬运军粮的将士们叫了回来,准备一鼓作气进攻高平。

然而这场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,越军围歼法国殖民者好几次都没有顺利攻下,束手无策的武元甲开始跟陈赓商量:“部队已经很疲劳了,是不是撤下来一下?”

听到武元甲的话,陈赓再也憋不住了,就用生气的口气对他说:“这样的仗我们再不打,就无仗可打了!”

武元甲怯怯地说:“部队实在是太疲劳了,我看很难攻上去。”

陈赓的性子很直,他直接对电话那头的武元甲说:“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,我就卷铺盖走人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,指挥部动摇,就要葬送战役胜利的大好时机。”

说完,陈赓就生气地放下了电话。

武元甲后来回忆起这件事,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陈赓发那么大的脾气。”

后来,胡志明知道了这件事,他指挥武元甲继续进攻,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天,法军全部被越军歼灭。经此一战,法军屡战屡胜的神话终于破灭,越军也挽回了这些年来屡屡战败的尊严。

尽管战争的过程中,陈赓和武元甲有了一些争执,但事实恰好证明了陈赓判断的正确性,陈赓不愧为我国的一员大将。经此一战,武元甲的作战经验也成熟了很多,他也逐渐开始成长起来。

如果说高平战役的胜利是武元甲的小试牛刀,那么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就是武元甲一生中的“高光时刻”。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侵略的关键一战,此次战役胜利后,越南真正地做到了反败为胜。

然而,这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一位重要的军事顾问,他就是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。

那么,奠边府战役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?韦国清又进行了怎样的辅助呢?

越军对法军的关键性战役:奠边府战役

1953年11月,韦国清正在和越南军队研究莱州地区的作战策略,此时他听说了一个重要情报——法军即将于11月20日来到奠边府。

一向洞悉战局的韦国清立即意识到,这是一个绝好的战机,于是便开始和越军商量奠边府的作战事宜。韦国清在会议上表示,一定要包围奠边府,追击法军,主动发起奠边府战役。

此时的越南党中央很信任中国派来的军事顾问团,他们觉得韦国清言之有理,就采纳了他的建议。12月下旬,越南人民军队按照既定计划包围了奠边府。

奠边府距离莱州地区大约75公里,是越南和老挝的边界,位于盆地之中,四面环山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。当时奠边府一共集结了法军大约1万多人,而且全部都是精锐部队,他们在这里开辟了机场,也构建了许多防御据点。

由此看来,奠边府战役对越军来说是一场硬仗。

韦国清原本计划是这样的,法军只有六个营的兵力,而且刚来到奠边府不久,还没有在这里扎根,可以采用速战速决的方法歼灭敌军。然而,这些天来,法军的兵力大大增加,如今已经增长到了16个营的兵力,而且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。这样一来,韦国清只能考虑采用稳扎稳打的方式歼灭敌军。

韦国清的具体作战方案是这样的:从外围逐步往里打,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攻破,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发起总的攻势,全部歼灭敌军。

后来,韦国清的想法得到了越南党中央的一致认可,他们正式任命武元甲为越军奠边府前线总指挥,韦国清为军事顾问。

1954年3月13日,奠边府战役打响了。武元甲一共集结了5个师的兵力,一共是4.9万人,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增加了几个营的兵力,但总的来说,这次战役越军的总兵力不足6.5万人。

按照韦国清的提议,武元甲组织越军大挖堑壕,利用堑壕来分割敌人的兵力,并包围敌人,逐个击破。

为了免遭敌人的猛烈追击,武元甲下令让各部来回运动,相当于中共的“运动战”,以此来避免与法军的正面战争。此时,越军的主力部队正在一步步地接近敌人的大本营,准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。就这样,主力部队昼夜兼程赶往敌军营地,其他各部牵制住敌人,展开“运动战”。

自从越军采取了这种作战方式后,战术的变幻多端让法国军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,他们开始忌惮越军的强大作战能力。另一方面,武元甲带领着他的“游击队”与法军积极作战,这次他再也不会退缩了。

1954年4月,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,越军没有想到的是,法军建立的防线坚不可摧,他们根本无法继续猛攻下去,眼看就要失去了再战能力。随着越军的损失越来越惨重,武元甲也陷入了困境,他不得已向远在中国的彭德怀求助。

那么,武元甲是否成功请到了彭德怀的援助?奠边府战役究竟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?

彭德怀:这兵绝不能派

对于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的战争,我国虽然给予了军事、经济援助,但是我国也曾明确表示,绝不会派兵直接支援越南,因此,彭德怀在收到武元甲的求助后,他对许之善(彭德怀的参谋)说:“奠边府战役还是应该让越军独立完成,我国是不能派兵增援的,但是我们可以给越军提供建议。”

那么,为什么彭德怀反对我国志愿军入越南作战呢?这其中有怎样的隐情?

就此问题,彭德怀的参谋许之善或许可以给出答案。

1954年4月中旬,许之善接到了自己去南京军事学院进修的通知,当他去向彭德怀告别的时候,正好看到了越南发来的电报。电报的内容是:越方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支援奠边府战役。

于是许之善决定将这封电报亲自交给彭德怀。许之善将电报习惯性的放在了彭德怀的桌子上,彭德怀也开始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,中途二人没有说一句话。

为了不打扰彭德怀的思绪,许之善准备转身出去,然而就在他刚刚准备转身的时候,他突然有些恍惚。与彭总在一起工作已经将近3年的时间,许之善心里还是很舍不得彭总的,于是便在门口站了一会。

这时彭德怀刚看完电报,他一抬头就看到了正在门口徘徊的许之善,就叫住了他,对他说:“小许,你看,越南来电报了,他们在奠边府那边打的很苦,想叫我们出兵,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呀?”

别看彭德怀在工作上总是一副很严厉的样子,但他私底下对待自己的下属却格外好,他在和工作人员说话的时候,语气总是很温和,因此,像许之善这样的参谋也总是对彭总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。

许之善思考了一会,对彭德怀说:“我个人的想法是,奠边府战役我们不可以插手。因为中国和越南毕竟是两个国家,我们不宜出面直接指挥这个战役,更不能派兵去打。越南部队已经打了几年了,特别是在奠边府战役之前的战役中,越南已经有了很多作战经验,因此我们不用出兵他们也能打赢。”

彭总心里其实早有打算,许之善的话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,于是彭德怀连连说:“说得好,很对,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
说完,彭德怀拿出了一支笔,开始拟定一份回电,写完之后让许之善帮他送到了毛主席办公室。毛主席在收到了彭德怀的电报稿后立即批准。

很多国家领导人的决策都离不开其他工作人员的建议,正是有了像许之善这样的参谋,让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。事实证明彭德怀的做法是正确的,即便中国没有派兵援助越南,越南也能够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。

最终,在越军的不懈努力下,终于战胜法军赢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。这场战役一共持续了76天,共歼灭法军5000多人,俘虏了1.1万人。

同年,法国殖民者签订了《日内瓦协议》,越南共产党从此解放了南北方。在这场战役中,越南也蒙受了不少的损失,伤亡人数高达2.3万人,好在最终战役取得了胜利。

经过多年的历练,武元甲积累了很多的作战经验,他也终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。在那之后,武元甲在越南名声大噪,还受到了越南人民的追捧,就连西方媒体也对武元甲的英勇表现赞叹有加。

小结

我国一向向往和平,从不主动出战,对于别国对我国的侵略,我国军队一定会奋力抵抗,对于在别的国家领土上发生的侵略战争,我国也会想方设法的支援,就像抗美援朝战争、越南抗法战争一样,我国永远都会站在正义的这一方

法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,因为它本身就存在暴力性、侵略性,这样的做法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背,因此,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是大势所趋。在如今的和平年代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崇尚和平,杜绝任何侵略事件的发生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顺达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